《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此词条收录于12/17,仅供参考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Nanjing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Palaeonot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成立于1951年,位于南京市北京东路39号,是中国唯一的从事古生物学(古无脊椎动物学与古植物学)和地层学研究的专业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前身为前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及前中央地质调查所等机构的古生物室(组)。1951年5月7日,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正式成立,李四光为研究所所长。1971年3月,中国科学院决定将该所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1998年8月,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成为中国科学院首批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单位,并于2011成为首批“创新2020”整体择优支持的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是中国最早获博士学位授予权和最早建立博士后流动站的单位之一。主要学科方向包括:古生物学、地层学、沉积岩石学与古环境和应用古生物学。截至2022年12月,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共有在编职工180人,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研究所有6位学者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资助,4位学者获得“优秀青年基金”资助,5位学者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得的国家级奖励主要包括:“澄江动物群与寒武纪大爆发”(与云南大学、西北大学合作)获得200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全球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型研究”(与中国地质大学合作)、“寒武系和奥陶系全球层型剖面和点位(金钉子)及年代地层划分”和“中国的乐平统和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分别获得2002年度、2008年度和201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网络或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其中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发送到本站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